DWJJZ 发表于 2023-4-8 21:05:01

乡村巴士带走的童年

前段时间看了热播动画《中国奇谭》中第四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我想,这部动画片,我们的下一代应该是看不懂的。哪怕是我自己看第一遍的时候,其实也是略带迟疑,想不到作者会用这样特殊的表达方式——零零碎碎、平铺直叙,却又低开高走,看完深深触动亲历过那年代的人的心。
上世纪生活在70、80年代后的人们,记忆中应该都有这样一辆乡村巴士。后来我查了下动画片的导演刘毛宁,居然是1994年出生的。可他讲述的那些事,却是和我老家1984年的情形相匹配的。
老家在记忆中,算是当时我们这个市区最偏僻的乡村之一。因为我们村往里面没多少路,就撞山了,没有路了。是那种地处接近乡村公路尽头的村落。关于老家的乡愁记忆,也许一辆巴士还未必装得下……
片中除“我”之外,王孩儿也算是主角了。我的老家,也有这样一位“王孩儿”,他大概比我大三四岁的样子。小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傻”,记他还和我们一起上过小学,就在那个设在村大礼堂里的“新绿小学”的小教室里,他做在最后一排,上课不懂听讲,还拉屎在身上,引来小朋友们好奇围观,搞得整个课堂没法上课。后来,就再没看到他来学校了。他不像片中的那位,自闭、安静,而是成天和我们这些比他小的孩子们玩闹在一起。但我们和他之间的相处,并不会像我们其他正常孩子之间那样,因为我们都认为他是“傻”的,和他交流玩耍,都是带着另一种心态和眼光的。许他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记忆中他就是不停地在和这个、那个村里的孩子在打架、冲突。小时候村里同龄人多,男男女女一大群小伙伴,一放学就没日没夜地满村子地跑和闹,很热闹。他虽智商上让我们觉得格格不入,但大多数时候,也沉浸在这样的玩闹中,并不孤单。
但相聚总是短暂的。随着我们外出求学的求学、打工的打工,村里的孩子一个个都离开了村子。再后来,成家立业了,也都不住老家了,有的甚至逢年过节都不再回来。我因为爸妈在老家,小孩学前长期寄养在老家,一年到头还算回去多的,就经常看到“王孩儿”仍闲荡在村间道路上。村里的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好,可人却越来越少,“王孩儿”再也见不到儿时和他吵闹的伙伴们了。不知道这二十多年来,他一个人在村里再没同龄人和他招呼、哪怕打架,他是怎么过来的,心里有多么地寂寥。也许“傻”的人不会有那么多伤感,这是我能为他作出的最理想的解答了。长大后的我们知道了他“傻”的原因,是因为父母近亲结婚。说到他们父母,又是一番说不尽的苦楚,他们的苦难我只是从叔父辈那略有所闻,情感上已是不堪重负——都已是故人了,就不去详究,让它过去吧。
似乎那个年代,好多村子都有这样的“王孩儿”,他们成因、个性、处境、结局各异,但却都是村民眼里的“王孩儿”。小时候的外婆家叶盛村里也有一个,记忆中看到他经常坐在村委大楼附近前路边护栏上,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有这个人了,我想也不会有人会在意。我们村的那个还算好的,小时候父母对他还是疼爱的,他的兄长对他也是维护的——再小、再不懂事,别人看着是“傻”、要嘲弄他,但他的亲人自始至终知道他的可怜、无辜和不幸。
还有一户人家,也在我的回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是住在村中央路边的一间泥墙房里的兄弟俩。哥哥是杀猪的,弟弟是个哑巴。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开春抓个小猪,春节前就杀了过年,所以杀猪的人就少不了。印象中村里会杀猪的有2人,他就是其中一人。那个时候村民都没什么钱,有人家做什么事情都是村里人之间相互义务帮忙的,然后完了请人家吃顿饭,就算是酬谢了。杀猪也一样,宰杀完了之后,要请杀猪匠或其家人来吃顿猪肉饭。那时候的猪肉是真的香,现在的人应该是吃不到了。
虽然杀猪的人少不了,但杀猪可谓是既脏且累的活,一年到头也就年前集中一阵子有点活干,是没多少人愿学的。关于他哥哥的样貌,我已经很模糊了,是个老头样的人吧,也可能当时年纪并不大,只是常年劳作生活穷苦长相老气。其实回想那时候的农村,这些都没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但还有件事,不得不提——我记得我小时候,他哥哥好像还有个女儿,年纪很小——如果我那时候六七岁,那她应该是四五岁吧。印象中好像没有妈妈,就这么一个女童。我到现在也不确定是不是他哥哥的亲生女儿,但我清楚记得,也就是记得有这个人的差不多的时候,她就夭折了,可能是生病。还听说就葬在门前道地上的小院子里。那时候村里这样的情况也不止一家,也有儿子年纪轻轻就去世的。那时候作为小孩子的我,都只是当看客,要说有什么感觉,那可能除了对死亡的害怕之外就没别的了吧。如今身为人父之后,看看自己的年幼的女儿,才知道死亡本身也许并不害怕,看到自己心疼的人死去的那种绵无绝期的伤痛,才是最可怕的!虽然他也早就不在人世了,但本就家里人丁单薄的他,在他女儿这么小就夭折之后是怎样地心情度过余生,我想都不敢想!
还有他苦命的哑巴弟弟。我只知记忆中有这个人的时候,他就是哑巴,只会“呃呃啊啊”地发出奇怪的、我们听不懂声音,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是哑巴。因为小时候大家都穷,村里人生老病死也都看得很淡,谁会把一个哑巴当回事。小女孩没了之后,这间黄泥房子里面就只剩这兄弟俩相依为命。记得每次路过这家门口,哑巴看到我们就会朝我们露出奇怪的,在我看来是有些蔑视嫌弃我们的表情。所以那时候我们对他的印象都不好。
因为高中离家远,后来大学更远,所以自高中之后,我在家的时间就一年比一年少,关于村里的事情知道得也越来越少:不知道他哑巴和他哥哥兄弟俩什么时候去世的,谁先去世的,怎么去世的……等到后来偶然想起这俩人的时候他们都已是村里故人了。
动画片中的“神仙”,我们村也有,印象中还不止一处。我老家所在的自然村原本是没有人家的,都是原住村楼村住不下了搬出来的。两个自然村最近的两户人家中间其实就隔了一段靠山的路,山脚拐个弯差不多就到了。就在这段没有人家的靠山的公路边的距路三五米高度的山体上,有一个天然的石窟,正好形成另一个佛龛的样子。很小到时候就看到有人在里面用石头简单地塑了个菩萨模样的人形,上面甚至还有一件小小的红色的披风。可能因为在马路边,我从没看到过有人祭拜。但有模有样的佛龛,还有看似摆祭品的平台,都说明肯定有人来供奉香火。
说回乡村客车。自打有记忆开始,村里就有一辆每天进出的客车——有售票员的那种。虽然都是同一辆车,却在一天之内化身早班车、中班车、夜班车三班车。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我不知道,也许是我出生前就有了吧。这“三班车”究竟是怎么个套路,年幼的我也是一直到长大些后才搞明白的:客车每天晚上客车以“夜班车”的身份从县城富阳徐徐开回,一直开到我们村还要再进去5公里左右的上南坞村——就是公路到尽头撞山的那个自然村。驾驶员和售票员晚上就住在村里。次日凌晨以“早班车”的身份从上南坞村缓缓开车,沿途捎上每个在各自村子相对固定的位置等它的人。抵达富阳后就是中午了。车子在富阳午餐后大概下午两三点,就以“晚班车”的身份,从富阳出发驶向经过我们村子的上南坞方向。抵达我们村子那边就是五六点了,名副其实的“夜班车”了。然后就夜宿在上南坞村——就这样子寒暑易节、日复一日!
车子在富阳的停靠在最早的时候还是在“老车站”,九零后出生的人就不一定对“老车站”有概念了——它的位置就是现在恩波老桥连接的恩波公园。后来老城改造都拆平了,成为了公园。曾经的这块地方可是民宅林立、喧嚣鼎沸得很!
后来老车站没了,就富阳的停靠在就转在了新车站。车站现在还在运营,就是恩波大道和孙权路交叉处。
一路开、一路停,一直到再也挤不上人为止,它就不再停了——除非有人要下车。那时候特别是春节期间,除了最里面的村子的人,稍外面一点的人,就很可能挤不上早班车,因为大家都要外出拜年,就一辆车根本装不下。
那时候的路都是黄泥路,而且又小又崎岖,现在回想起来平均时速最多三四十公里。所以很多人外出办事都要乘早班车,不然时间不宽裕。记得那时候从村子一路“蹒跚”到富阳,要将近俩小时。最早时候不说中埠大桥,连一桥都还没有,所以途中客车还要在中埠那边还要乘个渡轮到富春江对岸。每次在渡口等班轮时,就有一大群小贩托着棒冰、零食拥到车窗前,那会儿捉襟见肘的我们,大多也只能看看、咽咽口水。
老客车承载了儿时的我太多的激动:小学时每次放寒暑假了一想到第二天要乘它去外婆家和表兄们玩了,就彻夜难眠!在那个交通不便、出乡就是出远门的年度,在那个旅游绝对是稀罕事的年代,爸妈带我出“远门”去永康方岩、去桐庐瑶琳仙境,还有我由姑妈带着第一次去杭州看身上的疹子……都和乡村客车紧紧捆绑在了一起:都是那辆天还没亮就出发的“早班车”载的我们。三十多年了,多少次或寒风凛冽、或清朗夏夜的清晨,站在村子候车点上,不断翘首张望村口方向时的期盼,以及看到熟悉的客车突然出从村口转角处探出头来时候激动喜悦的心境,至今印象深刻!
读中学那会儿,随着市场经济渗透到偏远山区,好多民营巴士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来,我们自己村里就有一辆。民营巴士虽然线路和老客车基本一致,但时间、班次上更灵活自主,不像公共汽车那么一成不变。国营的老客车终于被淘汰,退出了历史舞台。
再后来,二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私家车也进入了千家万户,就像当年每户人家都有一辆自行车一样普遍。民营客车也最终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紧接着城乡一体化推进,交通网络的日益发达,公交线路延伸到全区的边边角角——老客车化身为公交车,时隔数十年再次回到了我们身边。可早已习惯自驾出行的我们这代人,几乎再没乘过它。只有父辈因为不会开车,还会经常外出搭乘。而今再见它时,我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激动——我知道,和动画片里一样,记忆中的那辆乡村巴士满载着我的童年回忆渐行渐远,再也回不来了。

兰心 发表于 2023-4-9 15:58:16

值得拜读,回不去的童年

虎山依 发表于 2023-4-10 10:19:03

当我们过七十了,要想出去逛逛,又不想麻烦独生子女的话,就只得坐公交车了

虎山依 发表于 2023-4-10 10:19:44

况且,现在就是去医院,如果停车麻烦的话,也是坐公交车

富阳小天 发表于 2023-4-11 10:56:43

每个阶段的童趣是不同的,只有体会过才懂得珍惜现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村巴士带走的童年